有些產品不適合自動裝配,不是因為自動裝配技術本身,而是因為產品結構設計不合理。對于自動裝配,產品結構和可加工性具有特殊意義。因為在很多情況下,產品結構和加工性不僅決定了自動裝配的有效性,而且決定了自動裝配的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。產品結構的合理改進可以大大降低自動裝配的難度和成本,而不會影響性能和制造成本。
在未來,我們必須在新產品的開發中實施裝配自動化的設計指南。不斷改進產品結構的位置,促進設計師心中的自動裝配,協調產品設計和自動裝配的理論和實踐作為新產品的設計方法。否則,很容易在不同的范圍和時間內導致故障。即使使用各種裝配機器人和先進的控制設備,裝配過程的低效率也無法得到補償。
裝配機器人是未來靈活裝配的重要工具。它將成為繼汽車和計算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產業。因此,有必要在這方面集中精力發展高科技。大力發展廉價裝配機器人是中國長期開發機器人的基本國策。
自動裝配機的過程必須確保系統的可靠性。不成功的另一個原因通常取決于構成FAS的各種組件和子系統的有限壽命。因此,在開發階段必須進行充分的工藝測試,以設置易于停止的部件。冗余系統使裝配過程的自動化形式和范圍更加合理。
在目前的生產技術水平下,我們還應該根據中國國情,關注不同自動化程度的各種裝配方法的研究和開發,如機器人的使用,剛性自動裝配設備和某些產品的手工裝配方法。但不是盲目追求全自動化,這有助于提供最佳的經濟效益。
因此,自動裝配工藝要求必須被視為產品設計的重要指標,產品應從裝配過程的相反方向進行設計。這是該產品成功的尷尬。在自動裝配條件下,零件的結構加工性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。